學歷這東西固然重要,但對於教育機構以外的世界來說,十優狀元與會考14分的大學畢業生其實分別不大,人脈和經驗絕對比那條A金貴,說實在一點,他們寧願要一個有靠山的草包,甚至低一個檔次的世界仔,也不想要個不懂人情世故的名校狀元。
不過話說回來,我亦很明白為何好些僱主會「歧視」狀元尖子,因為當中的確有為數不少的「高分低能」。不懂變通是重罪,高傲自負則為死罪。
這也不能怪他們,畢竟身為香港人,我們的身份從來都只是一個單純的經濟人,小時候的世界用成績來支撐 (因為誤以為成績好等於將來賺大錢機會更大),大了就用工作來Identify自己。你想,我都睥睨十多萬考生了,你這個區區的中小企老闆憑什麼頤指氣使?這些人輕則犯眾憎,重則開罪老闆。
這些名校畢業生心繫家國,愈是屈屈不得志,就愈覺香港無望,畢竟老子這麼的一個人才都要懷才不遇,你說香港還有救嗎?
內地做了一個調查,追蹤過去十多年的各省狀元,發現這些文曲星下凡後,也不過是個凡人,不見得有何豐功偉業。
考試到底只是遊戲罷了,太較真反而折辱了知識與智慧。說是「狀元」也許是玩笑開大了,把這沉甸甸的帽子硬扣在那些青澀稚嫩的腦袋上,其實也不好。
一個狀元,十年後都只能強調這項成就,無異於狠狠地摑自己一巴掌,証明過去的大好青春年華,其實毫無建樹。
大家總對教育界有點誤會,以為當教師人工高、福利好、假期多、庸人更多。其實不然,只不過很多腦袋其實不太光靈的名校生,在職場「過盡千帆」,磋跎好些歲月,驀然發現應該回歸母體,走進校園,他們方能昂首闊步,涅槃重生。
沒有留言:
發佈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