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報 2011年10月12日 紀曉風
國產列車帶出五大疑點 港鐵勢掀新「國貨恐懼症」
約30年前祖國改革開放初期,不少人曾經這樣形容國產貨:「新嘅無得頂,舊嘅無得整」,意謂種種國貨品質檢查與售後服務都大有問題,用家隨時要自求多福。
這樣,當溫州「七.二三」動車慘劇與上海「九.二八」地鐵追尾事故還令港人恐慌未已,日均載客多達390萬人次的港鐵,準備今年底起將首批國產列車陸續在港落地行車,就恐防會掀起港人新一輪「國貨恐懼症」。
查這批由內地長春軌道客車股份有限公司(長客)生產的列車,已最少帶出五大疑點,包括長客月前所生產的京滬和諧號高鐵列車接連故障要全線回收;長客跟港鐵合作拿下曼谷地鐵一份合約後,港鐵即接連向長客批出生產合約;這批國貨列車造價於國際頂尖生產商水平未見特別便宜,可長客也自認並非國際業界頂尖企業;而港鐵面對上述種種質疑,卻還未見針對性地提高驗收透明度。這樣,港鐵是要港人對他們得個「信」字,還是要港人對他們近年持續跟內地進一步「合作」,逆來順受?
近年持續到內地開拓業務的港鐵,前日雖由公司車務工程總管張少華嘗試平息傳媒對這批國產列車安全的疑問,但有電台早晨烽煙節目昨天仍撥出一個專節繼續討論。張少華在節目上就重申,列車的煞車與訊號系統分別由德國及法國製造,長客只是負責組裝車廂硬件,列車抵港後亦要通過港鐵嚴格驗收才可投入服務云云。
然而老紀再翻查資料,發現剛在今年8月,中國新聞社便證實,長客所生產的京滬和諧號高鐵列車CRH380BL動車組,當時接連發生熱軸誤報、自動降弓以至牽引丟失等故障。經調查後事涉長客驗收相關部件時把關不嚴,國家鐵路部隨即下令長客,準備付運的列車要暫停出廠,已落地行駛的更要逐步回收維修,是為國家有史以來首次。到昨天為止,還未見官方傳媒披露這次事件的最新發展。由此路進,長客的生產線有否深層次問題,自然是第一個合理疑點。
老紀繼續翻查資料,再發現早在08年7月,曾蔭權率領考察團造訪長客的公司總部,《大公報》其後引述長客董事長董曉峰說,長客已經跟港鐵合作,成功投得曼谷地鐵48列列車的生產合約;又說長客跟港鐵一直「惺惺相惜」,希望此前出價競投港鐵今次的10列新列車生產合約也能成功云云。約四個月後,港鐵即接受長客的11億元作價,向長客批出合約。其他來自德、法、韓、日與西班牙等製造商的標書,就全數落選。中新社其後報道,這次是「內地企業第一次成功打入國際高端城市軌道車輛市場」。到今年7月,新華社報道,港鐵再跟長客簽訂共值約14億元的列車採購合同,由長客向港鐵南港島線提供無人駕駛列車。這樣,港鐵與長客建立合作關係既早有迹可尋,往後是以什麼標準審視長客的標書,看來也是第二個可以提出的疑點。
港人勢成港鐵白老鼠
事實上,今年5月便有本地傳媒指出,長客今次所製造的車卡,每個平均要1360萬元,相對於港鐵02年引入的南韓製列車平均每卡860萬元,造價高出 59%。雖謂長客今次所造車廂屬新設計,再加近年來成本通脹等因素,造價上升可以理解,但同時反映這批國產貨在造價上,與其他國家頂尖生產商的相比,未必有絕對優勢。這樣,港鐵為何在長客的國貨並非特別便宜下,仍然非選長客不可,似乎是第三個合理疑點。
皆因老紀翻查長客的官方網頁,該公司雖稱目前是全國最大的鐵路客車與城市軌道車輛生產商,並是國內同行中最先通過ISO9001質量體系與德國DIN6700焊接質量體系等認證,然而也承認現時還是「力爭」把公司建設成為世界頂尖級軌道客車製造企業。參照先前提及今次是長客首次出口列車到香港這類國際高端城市,是否意味長客與港鐵要藉香港作為國際大都會的地位,作為協助長客爭取在國際業界上位的白老鼠,應該可以是第四個港鐵需要進一步澄清的疑點。
查實,當港鐵今次首度採用長客列車,傳媒與公眾紛紛關注,港鐵直至昨天依然未公開表示,會增加驗收的透明度說服港人安心,本身已是第五個疑點。
老紀為此請教港鐵發言人,他就重申港鐵一貫是根據國際貿易組織的指引,以公開招標的方式在國際採購。
老紀其後請教理工大學機械工程系工程師盧覺強,他卻坦言港人的擔心可以理解,港鐵最少應每個月公開這批列車試車期間的故障數據有否異常,由港人評斷。
沒有留言:
發佈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