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實仔細再看,不難發現身邊的食肆商店早已悄悄「叛變」,
換上新的皮肉,免得折殺那身奴顏媚骨。
剝下正體字,鍍上金燦燦的簡體字,
美其名是照顧金主需要,畢竟誰出錢多誰就是主子,咱們不可「歧視」內地同胞嘛,對不?
但其實一切都是偽名題,而且金主將來說不定因此揮袖而去。
小時候返大陸,一條深圳河活像一所通往異世界的大門,先不說風景與氣息,單是對岸的掛牌以簡體字倒數著「热烈欢迎香港回归祖国倒数X日X小时X秒」,以自覺闖進極權的領域,不自覺地收斂言行。
內地人來港旅遊,你卻以簡體字迎合,是最弱智的做法。
一來他們可以猜到繁體字的意思,二來旅行本來就是體會文化差異。
比方說到日本旅遊,彎彎曲曲的日文全換上耳熟能詳的中國語,全不見那些看不懂的蠻荒語言,
乍看來體貼,再想深一層,我只會想「cheap了」。
文化,從來有高下之分,只不過平時不敢宣之於口。
除了是經濟實力的競賽外,更加是歷史沈澱與國民素質的比併。
你別說「我國」泱泱大國,有五千年燦爛文明云云,
中國簡體字,連百歲也不到。
至於國民素質,嗯,大家明白的。
再補兩句,有不少內地人反駁香港人「歧視」簡體字,就是「歧視」內地同胞。
近年內地同胞彷彿患上被害妄想症,動輒就以為全世界都圍著他們轉,要處心積慮歧視他們。第一、香港的法定語言是(繁體)中文和英文,第二、如果因為不想「歧視」內地人就全都寫上簡體字,那麼香港的商店要不要全都寫上日文、泰文、阿拉伯文?
再者,你說怕人家看不懂,所以加上簡體字,其實也算情有可原,
可用不著剷掉香港人日常的語言吧?
你看看外國,通常在什麼情況才會只有簡體字標語,而沒有本國語言和英文?
是「請勿隨地便溺」?還是「用後請沖廁」?
這才叫赤裸裸的歧視呢!
9 則留言:
"文化,從來有高下之分,只不過平時不敢宣之於口。
除了是經濟實力的競賽外,更加是歷史沈澱與國民素質的比併。"
That's so politically incorrect but so true! I admire you have the guy brave enough telling the truth!
"內地人來港旅遊,你卻以簡體字迎合,是最弱智的做法。"
說得好!
哈哈,謝謝。因為我是港女,講野一向沒顧忌,所以不怕政治不正確 (笑)
謝謝^w^
謝謝留言。
文字沒有高下之分,但文字承載之文化卻有高下之分,儘管沒有客觀的標準去判斷誰勝誰負,但其經濟實力、國民質素、流行文化的普及等待都影響它的「分數」。
說得好,文化文字都是流動的,才能有生氣,篆、隶、行、草、狂、楷等一路演變下來,是文化活力的表現,這一切都是集民間與士子之智慧,是有機產物,然而簡體字來源主要有三個,一、是來自古藉廢棄之字/ 簡化字;二、日語漢字;三、自創。先不論一和二,最大問題是三,因為它出自官方的硬推而不是時間和民間的沈澱,所以有時候其造字邏輯甚至出現前後矛盾和混亂 (如鄧是邓,燈卻是灯),亦不符合其字義 (如爱[愛]無心,亲[親]不見)。
此外,你可以說共產黨增加了識字率,是否真的提高了國民素質是難說的,畢竟懂得基本書寫 (如簽名)和懂得思考是兩回事,而且解放知識壟斷是否只能透過殘害正統漢字的文字邏輯和字義?沒錯,簡體字能在短時間提升識字率,但對長遠的文化發展而言卻是弊多於利,而且對於國民進一步追求知識而言亦有防礙,如讀古藉,雖然Lei Du能繁簡兼擅,但我卻看過不少內地來港的青少年要下一番苦功才能自如運用繁體,由簡入繁始終比較難。
最後,說來慚愧,香港因為殖民歷史,加上英美文化流行,重英輕中的確是事實。然而身邊亦有不少中文造詣與英語了得的朋友,我想那是個人修為的問題。不過一個社會畢竟有不同價值觀,我不能抹殺這些人的價值觀,能做的只是自己多讀書,多寫文章,希望令更多人明白漢語的美好了 (笑)
感謝你的回覆。
簡體字只是當年漢字拉丁化的半成品,在結構美學上、象形以及表意上都有很多不足。小時候學習簡體字的時候就覺得字的形態很奇怪,越看越覺得不舒服。後來因為學習古文的原因接觸了繁體字,才發現繁體漢字之美。
然而,不得不承認的是,繁體字入門確實較慢,不利於學習和交流。魯迅說過:“漢字的艱深,使全國大多數的人民,永遠和前進的文化隔離,中國的人民,決不會聰明起來,理解自身所遭受的壓榨,理解整個民族的危機”。
文字,單純作為一種交流的工具而言,不必賦予其太多的美學期望和歷史情感。爲了便利學習和交流,日本、韓國和大陸在上世紀幾乎同時對漢字進行了簡化(日韓甚至進一步推行了拼音化、本土化),東南亞的馬來西亞和新加坡後來也對漢字進行了簡化。在英語霸權的今天,如果漢字不進行適當的改變,就連華人也很難堅守,更遑論將中華文化發揚光大了。
當然,作為一種藝術和文化寄託,繁體字無疑具有十分寶貴的價值。我個人作為一個熱愛傳統文化的學生,也是非常樂見繁體字能繼續在港澳台存在下去。以後,如果時間和精力允許的話,我一定會向父輩學習書法藝術,認真體會傳統漢字的結構之美,將我們中華文化藝術一代代傳下去...
但香港台灣的人都是從小就學習繁體字的啊,你可以說那是因為香港台灣人比較少,但其實教育到最後都是資源分配的問題,現在中國政府已經很富有,有錢補貼公費出國旅遊、公車私用、公款吃喝,造成如無底深潭的「三公浪費」,但二三線城市的教育經費卻少得可憐,唉。
係中文,不是漢語!
發佈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