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BA能當飯吃?
轉載 周顯 FACEBOOK
大學學額無關G.D.P.,學術與經濟掛鈎是人間墮落
嶺南學院的超收學生,毫無疑問,是一場因管理不善而引起的災難。然而,事實是,在政府的高等教育政策,只能夠說是全盤失敗,而嶺南學院的這宗事件,只不過是冰山的一角,相比起整個高等教育政策的全盤失敗,簡直不算得是甚麼。
高等教育的失敗,總括而言,是認知上的失誤,基本政策上的失誤,從而導致了整個政策的失誤,而當高等教育政策失誤時,甚至影響了整個社會的安定。這就是今日的情況。
很多人都認為,大學生的數目比率,和現代經濟,尤其是知識型經濟,有著莫大的關係。甚至有很多人認為,大學入學率如果低於五成,就會妨礙了發展高增值的知識型經濟。然而,以上的說法縱非全錯,至少也不是對的。實質上,大學的入學率和經濟發展,是符合著邊際效應遞減定律的﹕在大學生從社會比率的1%增加至10%時,對經濟的幫助很大,經濟增長的速度會很快,但是,從10%以上開始,邊際效用遞用開始發揮效力,到了20%至30%之間,作用便漸漸失去了。
在歐洲,生產力最高的國家是瑞士,大學入學率不到3成,稍低於德國、法國、奧地利等的三成多,最高是芬蘭,有71%,但是芬蘭的經濟水平仍然比不上瑞士。再者,芬蘭擁有豐富的天然資源,瑞士卻全憑高增值的生產,兩者是不可以比較的。大家在批評香港的大學入學率只有18%,台灣則有88%,然而,論到生產力和競爭水平,台灣怎比得上香港?中國的大學入學率是20%,而且還是近年急起直追,才得到的數字,以前是遠遠不到的。反觀,菲律賓一直是亞洲當中,教育水平最高的國家,大學入學率一直超過三成,可是,菲律賓的經濟究竟是怎樣,那也不必細表了。
由此可見,說大學入學率可以增長知識經濟,不過是沒有根據的說法,不過是騙人的鬼話,正是大話怕計數,只要把事實列出來,謊言便會戳穿,真相便可出現了。事實是,中學的普及性,對於經濟發展是至關重要,至於大學所學的內容,和經濟發展的關係,反而遠遠不及中學教育。
當然,大學唸甚麼課程,對於經濟發展,也有著莫大的關係。像在瑞士,雖然大學入學率偏低,但是卻有大量的技術學院,學生在這裏可以學到專業知識,正是「科教興國」,技術學院對於經濟發展的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以互聯網經濟為例子,需要大量的程式編寫人員,才能構造一間成功的網絡公司,所以,要發展高增值經濟,要培養很多的技術人員,也的確是事實。
然而,在香港,學生們學的是甚麼呢?答案是工商管理。在整個地球之上,從來沒有一個城市,像香港這般的喜歡工商管理,中學生應該是學習文理社科常識的時候,中學生讀商科,本來就是入了邪路,但是,香港的教育卻樂此不疲,成為了在全世界最多中學生唸商科的地方,這造成了我們中學生對於文理常識的普遍無知,構成了一個反智的社會。中學生上了大學,也在讀商科,我們實在不明白,一個社會為甚麼需要這麼多的商科學生,莫不成人人都去當管理階層?結果就是,人人熱衷於金融炒股,當這些商科大學生投身於金融界時,造成了金融界的人才過剩,以股票界為例子,人工低於最低工資的小經紀,不在少數。正是因為這是「大學學位量化寬鬆」的結果,從這角度看,現時18%的大學生數目,也是多了。
大學生多了,就不值錢,這是「大學學位量化寬鬆」的必然結果。有的人認為,反而應該減少大學生,因為社會不可能吸納這麼多的大學生。這種想法,不無是理,因為不論在一個社會之中,有多少分量的知識型經濟,的士司機、售貨員、廚師、待應、地盤工人……絕大部份的工種,實際上都不需要大學學位。另一些工種,例如文員、警察、銷售員等等,雖然需要知識才能勝任,可是高中畢業生,也是絕對的勝任愉快,如果從經濟效益的角度看,唸大學也是多餘。
說到這裏,如果大家認為,我們的立場是反對增加大學學位,那就錯了。
在台灣,大學入學率是88%,以這個入學率,自然不可能把畢業生全都保送到管理階層任職。不消說,在台灣,就是的士司機、搬運工人,市井草莽之間,都是大學畢業生。固然,這些人學非所用,從經濟的角度看,的確是浪費了。可是,回心想想,一個人唸完了大學之後,去當苦力,又有甚麼浪費的?一個小學畢業的苦力,嗜好很可能是喝喝啤酒,賭賭錢,說不定還會去嫖嫖妓,但是一個大學畢業生,當了苦力,白天幹了辛苦活之後,晚上回到家中,看看書,聽聽音樂,寫一些有水準的網誌,這樣做,也沒把所學的浪費掉呀!我們理想中的社會,不就應該是這樣的嗎?
說穿了,讓青少年們唸大學,是文化的傳承,是讓好學的青少年有享受唸大學的機會,也是基本的人權,因為讓一個青年人在人生最寶貴的光陰之中,唸著大學,思考學問和人生,對於他的未來發展方向,至關重要。因此,如果高等教育以學習知識、傳承文化為目的,就是台灣的88%入學率,還是太少了。但如果唸大學的目的,就是為了增加收入,就是為了增加G.D.P.,而學位主要都是以功利為目的,甚至是集中於商科,香港的18%入學率還是太多了,倒不如砍掉一半,政府把省下來的錢用作社會福利,青少年把省下來的時間,多做幾年工作,賺多點錢,對於社會經濟,反而會更有利。
今日香港的青少年,唸大學的目的是為了出來工作後多賺點錢,唸商科的目的就是為了做管理,做人上人,思想是錯了。然而,青年人的思想未成熟,就是錯了,也可原諒。然而,掌權者、學者居然也不斷的提倡「增加大學學位,促進知識型經濟」,未免是太過反智,讀書不為知識,而為G.D.P.,這個社會,實在是太過墮落了!
4 則留言:
香港其中一個社會問題就是你所說的:讀大學不為知識 而為 GDP。 也是世界很多大城市的問題, 包括美國。
很人不明白, 拿了商科的學位, 是不足夠成為一個經理的。只是一個開始。⋯⋯
The Documentaries: Why Poverty? Education Education
是一個很好影片關於中國的大學現況, 基本上同我在2010在上海為一間美國科科公司請人時看到的情怳一致。
An engineer from Silicon Valley.
謝謝留言^_^
看完影片,只覺得唏噓。中國一年有差不多六百萬大專畢業生,很多大學生來自窮鄉僻壤,完成大學課程本已令家人負債累累,但大學畢業了沒有人脈連找工作也困難,遑論能否衣錦榮歸。
我一邊看一邊想到的卻是官二代富二代不學無術,從入學到畢業,所有的資格都是買回來的,但一畢業就有度身訂造的高薪厚職。
大學畢業生就職困難固然與經濟結構有關 (香港「創造」了上萬個副學士,但卻沒有相應的知識型職位,他們只能屈就次等工作),然而,在中國更要面對市場因權力嚴重扭曲,人才與資源錯配,社會向上流動的階梯幾乎完成閉塞,才是教人倍覺恐怖的事。
Exactly, Hong Kong should stop the Elite system, it's old and outdated. Our BA degree holder percentage can be and should be 99%. Some say it will diminish the value of a degree and there wont be enough jobs for them. Fuck that, it is a process of development of a city and a progressive improvement of a social structure. WE CANNOT competing within ourselves(HK), it is time to compete with the world for real!
Cheers for your words!!!! Keep it going! WE need you!
THX! 雖然這一篇只是轉載文章啦~哈哈。
應否提升大學入學率,其實牽涉只基本的問題,就是香港人認為教育是什麼?如果我們仍然停留在愈高學歷=愈高薪金的價值觀,那麼反對提升這個比率是應該的,因為它防止學歷進一步貶值。
然而,如果正如周顯所說,教育是提升整體社會質素,那答案也是顯而易見的。但當大學生只為「邊科易碌」、「會不會派grade」而奔波,要和大部份人討論「教育為何?」好像有點自討沒趣。
發佈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