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6月4日

《信報》2011年5月18日 占飛

自拍為了顛覆權力關係?

在發明照相機之前,人們只能用文字及繪畫記錄所見的一切。有了照片,相簿便代替了日記。有了數碼相機,拍照幾乎沒有成本,所以我們經常看到這樣的畫面:在餐廳,先為所有食物拍照,然後才起筷。旅行團裏是一個個忙於拍照的遊客,甚至乎旅遊目的乃為拍照,到了喧賓奪主的地步。

拍 照—在鏡頭後的是主,鏡頭前無論是景是人,都是物。拍照之前,先要「攞 景」,那本質上是凝視(Gaze),廣東話是「(目及)」,潮語叫「啤」。沙特在《存有與虛無》書中有一章很精采的分析了凝視的本質—凝視是權力關係。凝 視者是主體,被凝視的對象是物體。動物獵殺另一頭動物前,先凝視對象的一舉一動。對象在牠眼中,只是食物,不再是有生命、有七情六慾、有自由意志的主體。 沙特以此解釋為什麼我們被狠狠地凝視時,會不由自主地、直覺地不寒而慄,尤其是女性;她們遭男性凝視時,就是被化約為一具身體,再不是有自由意志的個人 了。這解釋了為什麼在所有文化中,凝視都被視為沒有禮貌的、帶侵略性的行為。

八十後寧願自我物化

拍照本質上是凝視,是一種佔有,雖然所佔有的只是影像。在拍照時,你要服從拍攝者的指揮—他叫你站過來一點,他叫你咧齒而笑,你只得照辦。在這過程中,被拍照者已失去了自主性。

數 碼手機的出現,一方面方便了人們通過拍照佔有世界及他人,乃至侵犯別人的私隱;另一方面又把這個權力關係顛覆了。用數碼手機拍照,你既可以同時是拍照者, 也是拍照的對象。八十後及九十後已愈來愈不喜歡讓別人替自己拍照,而寧願自拍。她們寧願把手伸出數呎以外,用手機「高炒」、「平炒」或「低炒」,也不願讓 別人為自己拍照。老實說,這樣子的自拍,角度有限,很難拍出好照片,但手機的一代不介意,甚至欣賞自拍的美學。事關自拍不用給別人物化;要物化,也是自我 的物化。

自拍是不是電腦時代的另一種自戀呢?你可以這樣看,但我卻認為這不一定是自戀,只是自主的、自我中心的凝視。無論如何,這總好過被人「(目及)」,被人「啤」。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