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8月20日

那該死的肥膏

減肥是個永恆的話題──這裡的永恆不包括原始人的生活時代,不分男女,無論年紀,這些資訊就是充盈於耳,卻不知道原來肥胖隱藏著人類演化的秘密。

你一定有女性朋友經常抱怨減得了肚腩手臂,可大腿和屁股總愛作對,怎麼也瘦不下來。麥煒和醫生撰寫的《侏羅紀醫院》就此提出了很有趣的解釋:女性懷孕會耗去八萬卡路里的熱量,但人類的社會一直都面對飢餓的威脅,食物充裕也不過百年以內之事,所以女性下半身那幾組脂肪,是預留給孕育嬰孩的最後防線,只有在懷孕和哺乳其間才可動用。故此如果妳本身是啤梨身形,就只能長嘆嗚呼哀哉了。

受肥胖困擾的又豈止女性?男性在二十歲以後,體重每十年便有約十磅進帳,中年男人亦會流失約15%肌肉。原來遠古時代,因為體力轉差、筋骨勞損等因素,狩獵者大概在三十歲便會退休,然而肌肉愈多,新陳代謝便愈快,需要的食物就更多。所以我們演化出新的生理機制,步入中年就讓肌肉自然流失,應付朝不保夕的生活,身體同時調節,積殼防飢,將熱能轉化成脂肪,提高生存機會。

BBC曾經有一個節目叫《瘦人為什麼不發胖》,邀請了十個不同性別、年齡、種族的自願者,在一個月內狂吃高熱量食物,最後發現有些人的基因較難發胖,但當自願者回復平日的飲食習慣,他們的體重大多下降至之前的水平。事實證明了發胖與否,要看基因和飲食習慣 (雖然這個總論堪比阿媽係女人)。

值得一提的是,其實人類基因的演化率是每一萬年0.005%,但農耕和畜牧業不過發展千年,換句話說,我們的身體是因應石器時代的環境而「訂做」的:古人吃的都是沒有皮下脂肪的野生草原動物,而非肥牛炸雞;古時唯一的甜食是藥用的蜂蜜,今天日常生活的甜份多屬蔗糖,但它卻在百多年前才開始流行;石器時代缺乏鹽,每天只攝取鈉約690毫克,所以身體需要有效地吸收鈉,但都市人的鈉攝取量每日動輒2300-6900毫克;美國心臟學會建議每週最少做3次帶氧運動,亦符合古人類每週狩獵兩至三次的生活模式……

簡單而言,現代人的飲食習慣根本就在挑戰自己身體極限,把運動當成可有可無的消閒活動,從身體機能來看更是莫明奇妙。反其道而行,不只賤肉橫生,更不啻於慢性自殺。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