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3月6日

讀歷史有咩用?

其實不只「讀歷史有咩用」,除了能直接生財的,香港人都喜歡問有咩用。睇書有咩用?major日本研究有咩用?睇discovery channel有咩用?香港人實際得很,就像只講錢的師奶,整天花盡心思炒股挖私房錢,實際到惶惶不可終日。反正到了大學選科,港爸港媽都會幫超齡港孩揀BBA,既然如此,何不贏在起跑線,直接在小學教定炒樓呢?
香港人會問「讀歷史有咩用」,但卻不會質疑中、英、數有咩用,只是胡里胡塗要仔女死操爛操,為求入間好中學,然後入BBA,that’s all。但其實不論中、英、數、歷史、化學等等,都是基礎教育的一部份,愛因斯坦說 :“Education is what remains after one has forgotten everything he learned in school”,林語堂翻譯成「教育者,學校所習盡數送還先生以後之餘剩也。」不論什麼科目,最重要的不是當下學習的內容,而是其思維方法。即使你忘記sin cos的分別,但數學令你懂得抽象思維;即使你忘掉古文內容和生字串法,但中英文培養了你的表達能力;即使你忘了Nicholas II什麼年份死全家,但歷史訓練了你的論述與批判能力。
 中國的職業學校規定了教學取向比例,基礎教育、專業知識、技能實踐的比例為3:3:4,而不能只集中職業技能 (vocational skills)。香港以前有二十幾間職業先修中學,但隨著八十年代經濟轉型,數量大幅下降,在新制下,即使學生應付不了傳統中學 (即文法中學)的學科,但也只能在學校內選修「應用學習」。
基礎教育培養的general skill比職業學校訓練的 vocational skills重要得多,尤其是在今天搵朝唔得晚的情況下,沒可能做死一世同一份工,轉工轉field是等閒事,如果學校只教職業技能,很可能因為經濟形勢轉變而造成就業不對口。曾經聽說中國一個二、三線城市因為看準製衣業,於是催谷當地職業學校開辦製衣專業,結果發展不起來,畢業生的「專業」成為了無用的技能。
 香港人明明看不起工業學校,卻把大學高等教育看成職業先修,巴不得學生一畢業就如同老技工一樣,學得一門專業不是不好,如果那是一門吃香的專業則更佳,可是培根說:「判斷和處理事務的時候,最能發揮由讀書而獲得的能力。那些有實戰經驗的人,也許可以實行那些細微末節,但對於一般指導、籌劃與處理,還是要有真正學問的人才做得好。」
可惜,香港人普遍不明白買了一張沙紙不等於有學問,所以總是無知地問呢樣個樣有咩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