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11月19日

Leadership is action, not position

《信報》2011年11月19日

占飛 忽然文化
縱容人民 等同禍國

電影《天下無賊》裏,以管理大師自居的賊頭黎叔的金句「二十一世紀最貴的是什麼──人才」,所言甚是。然而再追問下去,二十一世紀最貴的人才又是什麼?答案是領袖;身居要職而毫無建樹者,不配稱為領袖,貨真價實的領袖,以果敢行動和英明決斷來證明自己的領導才能。Leadership is action, not position就是這個意思。

領導人不是要提供急救服務的醫護人員,但兩者都應該嚴格遵守那條全世界醫學院都一定會教的金科玉律──「先不要造成傷害」(First do no harm)。單是這一點,十個領導人之中至少有七個做不到;否則布殊就不會去打伊拉克,董建華不會推出八萬五,希臘總理帕潘德里歐也不會無端端想到公投。

緃縱你等於害死你

一間公司的領導人無能,worst-case scenario是公司倒閉,打爛僱員的飯碗;但一個國家的領導人無能,卻足以禍國殃民。今日困擾全球的金融和債項危機,說穿了,其實是治理危機。不管是美國總統奧巴馬、帕潘德里歐還是羞家下台的意大利前總理貝盧斯科尼,他們今日的困難處境是咎由自取的,即英文的所謂self-inflicted wounds,他們管治的失敗是徹頭徹尾的領導無方(leadership failure)。

這批所謂「壞領袖」(toxic leaders)衰在哪裏?第一是後知後覺,意大利的國債高達一萬九千億歐羅,如此「大到不能救」的規模,又豈是一日之寒所能造成?一個好的國家領導人須有強烈的危機意識(vigilant)、自知之明(self-aware),以及能夠「急市民所急」(responsive)。美國的開國元勳傑佛遜(Thomas Jefferson)說過,要擁有自由,便得時時刻刻、誠惶誠恐地提高警覺(The price of freedom is eternal vigilance),其實有效管治的秘訣又何嘗不是「時時刻刻、誠惶誠恐地提高警覺」(The secret of effective government is eternal vigilance)。

橫眉冷對千夫指

第二是優柔寡斷,不敢作壯士斷臂的痛苦選擇,怕觸怒選民,任何讀過公共行政學的人都知道,民意絕非制訂和執行公共政策的唯一和最重要的考慮。市民所想跟市民所需未必一致,真正強而有力的領導,有時就是要橫眉冷對千夫指地逆民意而行,動員市民做一些他們不願意做但需要做的事情,甚至從他們自己的手上把他們拯救出來 (save them from themselves)。

英國前首相戴卓爾夫人的名言「剛做完手術之後,感覺一定比做手術之前糟糕,但總不能因此拒絕做手術」,講的正是這種「給他們所需而非所想」(give them what they need, not what they want)的領導本質,這所以一個以討好群眾為己任的crowd pleaser,只有資格做政客,永遠當不成政治家。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