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2月13日

弱國無外交,小人沒朋友

農曆新年既是團聚的時間,亦是親戚間互相攻訐的黃金檔期。我們從小就被當作利器拿在母親手裡揮弄, 成為親戚間攀比摧殘的武器。小時候的成績比較,幾乎成為集體的童年陰影,日漸長大,只不過代表戰線的增長,薪金、感情狀況、外貌體重……等等全部成為得分箭靶,彷彿他們要的是個完人,活得再體面的人也得身陷囹圄。

這些場面身在其中想必不好受,卻也有趣。林語堂說:「太平時外交對象是敵國,戰時外交對象是同盟友邦。友誼是門面,一槍一矛是事實……諸葛何以防周諭比防曹操用心乎。」親戚之間的情誼大抵都夾雜刀光劍影,兵不血刃中的笑意盈盈不是虛偽,是外交的藝術。進一寸就過了火,退一分卻搔不著癢處,以吾等小輩開刀卻是剛剛好的。
然而,外交是內政的延伸,待人接物則是自身素質的延續。CCTVB訪問在車公祈福的師奶,師奶說希望今年少些遊行,因為經常遊行很煩。可以想像就是這類姨媽姑爹,會在新年不斷追問你會考幾分、人工幾多、幾時找到男/ 女朋友……blablabla,然後帶著興奮心情看你支吾以對,因為他們的世界除了看到旁人折墮,就沒有別的事令他們熱血沸騰,即使眼見香港要塌下來了,也勾不起他們一丁點的關注。

弱國無外交,小人沒朋友。所謂小人,不是指人格卑下的人,而是見識淺薄的人。
弱國內政不修,外交難有寸進,因為人家不把你當回事;小人以己度人,世界狹小,太把自己當回事,看不得人好,只想找個紕漏捅出個血洞來。張愛玲說,因為懂得,所以慈悲。這些親戚在祥和談笑裡滲著一身戾氣,是因為不懂,所以難以慈悲。

曾經看過一本書,作者說歐洲人口比較疏落,所以相對孤獨不合群。古代歐洲的思想家,對著渺無人煙的平原與海岸,反覆思量「我是什麼?我存在的目的是什麼?我為何是我?」等等較抽象的問題,故此他們的自我意識較強。但中國人口高度密集,一覺醒來就要面對叔伯兄弟三姑六婆,要奉行別人定下來的規矩,強調人際關係,鮮有機會想到自己,自我意識較薄弱。愈成熟的人愈能推己及人,關心社會和世界;相反,缺乏自我造成的幼稚人格,只能關心身邊誰人比自己折墮。

2 則留言:

Unknown 說...

其實“小人”才更好交朋友。因為是獨生子女的緣故,小時候經常一個人思考,導致現在自我意識太強,總是沉浸在自己的世界中。諸如人生和宇宙等哲學問題雖然有趣,終不如二三好友聚在一起聊一些“小人”的話題。大好的週末時光,只能在書堆和網路中度過,可嘆!想起東坡居士的那句:何夜無月何處無松柏,但少閒人如吾二人,何等欽羨啊!

Atsuna 說...

和朋友一起像個三八一起說是非故然開心(!!),可有些人的生活就只能如此,他們不會亦不能獨處,這卻很悲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