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7月23日

無錢不可怕,無工才可怕

剛在書展買了孔誥烽的《少年香港》,so far最大感觸的不是作者對本土派或中港關係的見解,而是當中一篇訪問。孔誥烽在訪問裡說1995年畢業時,大學畢業生月薪萬零蚊,現在的U grad仍然是這個價。然而,1996年的麥記巨無霸餐是$24.8,今日?盛惠$36.8。
一葉知秋,不用對比樓價,單看麥記的價錢,就已經了解香港年輕人working poor (在職貧窮)的窘局。
香港地,搵工唔難,難的是搵份旬工。最近公佈的失業率(4月至6月)是3.2%,對比沙士時期的8.6%,現在幾乎全民就業,在這個fresh grad湧入就業市場的季節,大學生肯屈就一下,無可能搵唔到份工。要點屈就?朋友手上有3個job offer,其中2份要返5.5日,有一份連10k都不到,另外兩份勉強算有10k。之前in過一份,要求12k-14k,被對方話係獅子開大口。
我懷疑過多100年,除了ibanker、律師、醫生和老師,香港的fresh grad salary依然係10K苦苦掙扎。

講句唔好聽,私補隨時都搵到呢個價,但點解香港的年輕人仍然肯為了那10K而朝9晚7 (7點放工已經叫好彩),仲要比那些連WORD都唔係好曉的老細彈三彈四當係廢柴?
無錢不可怕,無工才可怕,那怕這份工只有10K。

失業的恐怖不在於坐吃山空,畢竟現在連洗碗都隨時過萬,肯定餓你唔死,真正恐怖的是失業帶來的身份危機,尤其是fresh grad。
我們從小就被灌輸讀好書=入大學=搵份好工,讀書除了拎cert以外別無意義,我們除了搵到份工以外也別無價值。從小學生到中學生,再進化到大專生,然後就應當直接跳去工作,中間約有什麼差池,彷彿就像脫隊的異類。
正如經常遇見百年一遇的天災,大家總也過幾年就遇到百年一遇的金融危機,我在那大半年的失業生涯裡,做做兼職倒也不難過,只是每當一些不太熟的同學在msn(沒錯,是msn!!)異常關心你的就業狀況,你甚至搞不清那是攞景贈興,還是他非要靠你的折墮增加他的自信,我只好回一句:「我很好,最近開始看書,睡個午覺醒來就讀讀書寫寫字,如果要我像你這樣朝9晚8應該會死。」

我們喜歡說大陸人窮得只剩下錢,我們的人生又何嘗不是貧乏得只剩下一份工?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