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5月31日

占飛 VS 陶傑

《信報》5月23日 占飛 「燕窩才子陶傑有隻吊靴鬼」

「燕窩才子」自從兩年前畀個不懂香港文化界潛規則的專欄作家踢爆寫文法不正確的英文之後,錯英文就像吊靴鬼一樣跟住他。他今次有啲無辜,因為那個礙眼的錯誤不是出現在他署名的文章之中,而是文章下面幾句關於他的簡介。

英 文免費雜誌HK每期都這樣介紹他:「Chip Tsao is a best-selling author and columnist. A former reporter for the BBC, his columns have also appeared in Apple Daily, Next Magazine and CUP Magazine, among others.」

寫作指南列明正確句子守則

寫 這段文字的人,想必沒有讀過被很多職業寫作人奉為聖經的The Elements of Style。這本權威的英文寫作指南列出有關用法的八大守則(Elementary Rules of Usage),第七大守則就是「句子開端的分詞片語,所指的必須是句子當中文法上的主語」。
原文照錄如下:A participial phrase at the beginning of a sentence must refer to the grammatical subject。

它 還舉了一個例子。「On arriving in Chicago, his friends met him at the station.」是錯的英文,要改寫為 「When he arrived(or, On his arrival)in Chicago, his friends met him at the station.」才啱文法。

同樣道理,「A former reporter for the BBC, his columns have also appeared in Apple Daily, Next Magazine and CUP Magazine, among others.」須改寫為:「A former reporter for the BBC, he also writes columns that have appeared in Apple Daily, Next Magazine and CUP Magazine, among others.」明未?




《信報》5月24日 紀曉風 「陶傑還擊占飛 英語沒有永恒法則」

本報占飛前輩昨天在文化版的《今日焦點》中,指在英文免費雜誌HK中對陶傑的介紹,文法不通。陶傑旅英多年,英語水平一向不賴,老紀昨天又「啱啱遇上剛剛」和才子聊起,才子當即時列出三大理由,解釋有話直說,老紀亦有語直引,純粹給讀者作個參考。

陶 傑直言:「一個黃種人批評另一個黃種人的英語,好難睇!」又豪言:「你落蘭桂坊、西貢或南丫島,隨便找一個白種人問問,究竟邊一句啱!」他指HK內的介 紹:「Chip Tsao is a best-selling author and columnist. A former reporter for the BBC, his columns have also appeared in Apple Daily, Next Magazine and CUP Magazine, among others.」這一段是由兩名白種高加索裔美國人撰寫,是否文法有問題見仁見智。

才 子推斷,占飛是文化人林沛理(老紀雖和占兄同為《信報》賣命,但確不知占飛兄為何許人)。陶傑謙稱英語並非其「First Language」,故本不欲解釋,然而他又指:「English is art, not science」指英語是藝術、文法,而非數學等有公式可背。他舉例指,時至今天,不會有人以狄更斯(Charles Dickens)或柯南道爾(Sir A.I. Conan Doyle)的英語書寫行文,「但無人會話狄更斯或柯南道爾的英文是錯!」

陶 傑批評提出這種質疑的是「三流學者」所為,又指自己不是第一天被批評英語有問題,「當年有人提出我寫『commit a mistake』不對,應是『make a mistake』,但我後期找到一大本書,講應是『commit a mistake』,那又如何?」以上為才子和老紀交談直引,才子說時不時哈哈大笑,沒有怒火。他指本報向為莘莘學子學習語文平台,才特意和老紀一談,以釋 前嫌。





《信報》5月28日 占飛  「撕開陶傑最大敵人的真面目」

明明鍾意一個人,卻對佢處處針對;好憎一個人,卻表現得過分友善;自己其實是同性戀者,卻話 畀人聽最討厭同性戀者。在心理學上,這叫做「反向作用」(reaction formation)。陶傑喜歡罵人是洋奴,原來他自己最貨真價實。幾日前,一心要幫朋友的紀曉風化身為陶傑的傳聲筒,回應占飛批評HK介紹陶傑的英文不 通。如果老紀沒有quote錯陶傑,全無自知之明的陶傑就是他自己最大的敵人。

他說「一個黃種人批評另一個黃種人的英語,好難睇」。如此唔經大腦,令人嘔心的說話,虧佢講得出口,也難為紀曉風「有話直引」。這樣「難睇」的事情,每天都在香港以至亞洲甚至全世界的學校和辦公室發生。

按 這樣的邏輯,任何人只要母語是英語,就自然成為英語的權威。黃種人的英語再好,也是徒然,因為他們唔可以將自己的膚色染白。這等於說英國人一定最好波,因 為職業足球是他們發明的。你唔可以批評政府的政策,因為你沒有可能比制定政策的政府更了解政策。英文的文法是色盲的 (color-blind),連這最起碼的常識也沒有,就不要強出頭討論英文了。我只是批評幾句介紹他的文字,他卻飛撲出來告訴我們他怎樣用腦。這樣不顧 身世地自暴其短,不要說紀曉風,就算上帝都幫唔到佢。

香港太多英文藝術家

如果他不喜歡為HK寫東西,就應該乾 脆唔寫,何必這樣挖苦它,說那兩句共二十九個字的簡介,是「由兩名白種高加索裔美國人撰寫」。難道這兩個美國人是難分難解的連體嬰(Siamese twins)?他又說「English is art, not science」,如果寫錯的英文就是藝術,寫啱的英文就是科學,那香港未免有太多的藝術家和太少的科學家了。

話人英文唔好嗰個,可能真的是三流學者;但三流學者教訓九流作家,還是綽綽有餘。余豈好辯哉,但看見這樣赤裸裸的愚蠢,還是要出手的。

科學家王爾德(因為他只寫啱嘅英文)話齋,我什麼都抵受得住,就是抵受不住誘惑 (I can resist anything but temptation.)。

沒有留言: